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浅析

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浅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30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州第三产业在全州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涵盖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速经济、优化结构、提升综合实力,更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同步发展。

  一、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1.第三产业成为全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建国初期,湘西州经济落后,农业是我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州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9年三产业比重上升到35.5%,首次超过一产业,开始成为全州经济的主导产业,到2001年,二产业比重超过一产业上升到31.9%,全州产业结构演变为“三、二、一”。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形势不断下滑的背景下,全州第三产业虽经历了波动,却仍然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2015年,第三产业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2.9%

  2.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随着我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伴随着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强,从200640.4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亿元,增长了7倍。投资建设成就显著,城区的商业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铺开,新的超市、百货商场不断涌入,不断繁荣的市场助推全州流通业的发展,多元化的消费格局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同时吸引更多资金的流入。2015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投资282.5亿元,所占比重为79.2%。第三产业投资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第三产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成为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由于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同步,岗位创造力、创新力强,对新成长劳动力吸引力强。我州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全州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3.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2.7%,较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二、影响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因素

  尽管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产业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因素:

  1.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最大

  虽然我州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在逐年下降,但是从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依然很高。2015年,我州农业从业人员9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48.2%,远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我州第一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效率低、对土地的依存度强不利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三产业内部结构还需优化

  2015年,在第三产业所有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等传统行业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绝大部分,而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为10.6%,所占比重偏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为1.5%。说明我州第三产业的结构还是以传统行业结构为主,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处在低水平状态,且科研技术服务投入不足,制约着三产业的发展。

  3.人才培养滞后市场需求

  传统行业如超市、百货不仅提供的岗位多,对技能要求低,而且人员流动频繁,因此成为大多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首选,如百货销售人员、餐厅宾馆服务员等,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对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多的不足。随着人们对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的要求,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些新兴服务领域,如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行业就更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

  三、对我州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一些建议

  1.围绕生态旅游业确定重点发展行业

  我州正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结合我州目前的情况,要从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综合比较优势,科学地确定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寻找和培养那些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将规则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作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让行业从“小”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建立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商品流通体系。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引导、促进各类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引进新的运营模式,加大对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的扶持力度。

  2.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产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要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促进产业进入良性循环,除了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外,更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随着我州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围绕旅游产业衍生的零售、住宿餐饮及电子商务等行业都急需大批优秀的人才,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相关部门要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除聘用高水平人才外,更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提升产业整体服务水平,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