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州就业结构发展变化

浅析湘西州就业结构发展变化

来源:湘西州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12-02 字体大小:

  近年来,湘西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州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了湘西州就业人口的需求变化,就业也影响着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

  一、湘西州就业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湘西州人口由快速增长逐步转为平稳增长。2015年,湘西州常住人口为263.4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8.52万人,年均增长0.7%,湘西州人口增长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一)产业结构提升加快,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1-2015年,湘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1.0%11.9%10.3%12.2%,连续年高于第二产业增速。2015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3.8%,服务业已经成为湘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湘西州就业人口的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就业人口逐步向第三产业流动,行业选择渐趋多样化,2011-2015年,湘西州三产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3.5%2015年,湘西州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32.7%,高于二产业13.7个百分点。

  

  (二)工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劳动效率稳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州工业经济发展结构不断调整,以锰锌为主的重工业比重不断下降, 2015年轻重工业比重为26.5:73.5,轻工业比重比2010年上升16.1个百分点,工业化集约程度提高,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2011-2015年,湘西州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数呈现负增长,年均下降率2.8%,但劳动效率稳步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从2010年的5.2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5.4万元人。

  (三)园区经济活跃,就业吸纳能力显著

  产业园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引擎,全州经济的稳定发展,园区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目前,全州园区规划面积达到47.1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土地开发面积34.53平方公里,同比增长8%,全州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新入驻企业11家,园区共有入驻生产企业355家,比上年增长8.2%。园区快速发展直接带动就业,上半年,仅湘西经开区四上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为648人,同比增长548%

  (四)大众创业释放动力,市场活力十足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的优惠奖励政策,随着我州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大众创业激情也被极大激发,自主创业队伍不断壮大,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2015年湘西州累计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09万户,同比增长11.3%。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注册资本金15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3%,私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发展总量和资本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二、发展过程中的几点问题

  (一)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偏大

  2015年,全州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为48.2%,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劳动生率低下,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居高不下。政府相关部门要推行先进农业技术和方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变目前低效率劳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并通过产业发展政策、转移就业政策,将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其他职业中,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不断降低农业从业人员比例。

  (二)专业人才紧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人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专业人才更是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近年来,我州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在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和 “电子信息光谷”的过程中,都急需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紧缺不仅会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强,难以支撑企业向更高的水平跨越,也不利于我州工业结构调整优化。

  三、几点建议

  当前,湘西州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经济转型升级处在关键阶段。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总战略、总愿景,必须高度重视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推动“人口红利”驱动向“人才红利”驱动转变,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一)坚持人才优先战略,继续加大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地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开辟创业扶持“绿色通道”,推进全州“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建设,围绕支柱产业和劳务输出企业需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计划,以校地合作等方式,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在“产教融合”中提升人才储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匹配度。

  (二)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

  首先要通过健全完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激励和引导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调整、项目布局和企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其次,要继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型消费产业,引导发展服务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服务性行业。为求职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就职空间。

  (三)拓宽农村就业渠道,积极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通过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多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通过建立劳务对接协作机制建设,加大农村转移就业力度,不仅要建立省际、省内间的劳务对接协作机制,还要建立州内劳务对接协作机制,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有序有效转移就业,帮助已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