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首市重点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吉首市围绕“三个兴市”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5071.3万元,同比增长13.20%,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334.4万元,同比增长12.73%。实现营业利润5917.3万元,增长224.94%。吸纳从业人员8371人,增长6.26%,应付职工薪酬53394.7万元,增长5.88%,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10886.8万元,增长6.86%。
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分行业主要指标
单位:个,万元
单位个数 |
营业收入 |
增速(%)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职工 薪酬 |
应 交 增值税 | |
单位 |
40 |
255071.3 |
13.20 |
1221.4 |
53394.7 |
7815.4 |
道路运输业 |
5 |
19123.5 |
-8.57 |
220.4 |
7552.1 |
824.3 |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
1 |
340.6 |
33.83 |
1 |
134.4 |
8.1 |
仓储业 |
2 |
12131.6 |
214.56 |
0.3 |
492 |
7.8 |
邮政业 |
3 |
26789.8 |
17.44 |
175.2 |
12361.7 |
240.2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5 |
168219.3 |
11.11 |
653.7 |
21172.2 |
6061.4 |
物业管理 |
1 |
2802.8 |
33.91 |
4.1 |
625.7 |
16.5 |
商务服务业 |
11 |
17228.4 |
10.70 |
56.6 |
6876.1 |
353.8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2 |
626.2 |
46.96 |
14 |
336.5 |
51.9 |
公共设施管理业 |
2 |
2089.3 |
8.10 |
6.9 |
1329.3 |
57.5 |
居民服务业 |
4 |
3106 |
25.48 |
71.5 |
1325 |
160.3 |
教育 |
2 |
790 |
93.72 |
17.7 |
646.4 |
33.6 |
卫生 |
1 |
1480.5 |
41.38 |
0 |
573.3 |
0 |
一、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一)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等传统服务业仍发挥主导作用
2017年,电信、广播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最大,营业收入为168219.3万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65.95%,同比增长11.11%,其次是邮政业,营业收入为26789.8万元,同比增长17.44%,第三位是道路运输业19123.5万元,同比下降8.57%。以上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合计214132.6万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83.95%。
(二)与居民生活相关的行业增速较快
在全部规上服务业中,营业收入增速第一的是物业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2802.8万元,同比增长33.91%,第二位是居民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06万元,同比增长25.48%,第三位是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228.4万元,同比增长10.70%。以上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合计为23137.2万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9.07%。但因总量较小,对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社会贡献不断增大,职工薪酬普遍增长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5339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8%,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10886.8万元,增长6.86%。实现就业岗位8371个,比去年同期增长6.26%,职工薪酬的普遍增长及从业人员的增长显示规模以上服务业对社会贡献不断增大。
(四)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金融业、保险业强势发展
2017年,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91478.7万元,同比增长20.93%,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大幅增长,贷款也保持增长。吉首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90832万元,比年初增长11.93%,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796512万元,增长13.50%,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2106292万元,增长24.20%。
保险业实现营业收入203255.8万元,同比增长14.43%。随着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人民保险意识不断加强,特别是高消费品如汽车等商品的购买,加速了保险业务的持续扩大,2017年,吉首地区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总收入121240万元,比上年增长7.5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2204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12570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839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39036万元。全年赔付额35238万元,增长17.85%。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
在规上服务业各行业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旅行社及相关的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但受到电商冲击、需求饱和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足,对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贡献度还不够。
(二)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企业行业间分布不均,涉及门类少。行业门类全市仅涉及11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企业规模均偏小,企业数不多,不能完全客观反映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全市达到规上标准的企业数量少,纳入国家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的仅有40家。总的来看,我市服务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所创造的营业收入比例占GDP的比重偏低。
(三)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的行业大类有六成为空白
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纳入统计的35个行业门类中,吉首市只有12个行业涉及到统计报表单位,还有23个行业门类,也就是65.71%为空白。空白行业主要是农、林、牧、渔服务业,铁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相关服务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吉首地区本身局限,无相关行业,如铁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等;二是吉首对空白行业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培育力度不强,使之做大做强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小规模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相对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弱,企业寿命相对短,增加了服务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全市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整合服务业发展资源,扶持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项目
整合好规划、资金、行政和招商等各类资源,引导更多资源向服务业领域集中,全力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重点扶持在全市服务业发展中影响大、带动和示范作用强,能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和扩展服务业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一批优质服务业企业品牌。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个体转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服务民生的发展导向。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在税收优惠方面,“个转企”后,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方面予以减免。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服务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从全市筛选部分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广的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引导小微企业创新技术、升级管理,加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快速发展。
(三)加强服务业企业申报与入库统计工作
加大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清理申报入库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局、州局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漏、缺、短”项清理工作,培育潜力企业,强化部门职责,共同做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清理申报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