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1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保靖县1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保靖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5-17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坚持“562”发展思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疫后恢复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实现了高速增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县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91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去年同期提高14.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6%,第二产业增长20.2%,第三产业增长10.0%。经济发展呈现高开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农村经济跳跃性增长。春油、春粮产量基本持平。特色产业发展来势增强,黄金茶扩面完成1.1万亩,油茶完成扩面2.06万亩,柑橘品改完成1.04万亩。黄金茶价格稳中有升,品种多元化正在形成。一季度黄金茶产量 830吨,产值9.65亿元。生猪存栏6.65万头,出栏7.73万头。一季度农业总产值增长8.2%,比去年同期加快11.6个百分点,创1983年以来最好不平。

(二)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28.9%,比去年同期加快32.5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其他经济类型增长最快。国有企业增长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9.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29.4%。省级工业集中区增长1.2%。非公有制企业增长41.2%。从产品产量看,大部分产品产量在幅上升。统计的18种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有的大米、饮料酒、铁合金等12种,占66.7%,其中增幅较大的有饮料酒、精制茶、电解锰。分别增长177.2%、457.1%、53.0%。同比下降的有6种,占比33.3%,其中锌合金、砖、电解锌、硫酸、发电量分别下降22%、93.8%、9.4%、3.6%、26.8%。从经济效益看,利税同步增长。亏损企业个数10个,同比减少1个,下降9.1%,亏损企业亏损额2192万元,同比下降16.2%,应缴增值税466万元,同比增长79.5%,利润总额460万元,同比增长116.5%。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性增长。一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2亿元,同比增长25.2%,比去年同期加快46.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增势强劲。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7.7%,第二产业下降26.2%,第三产业增长49.9%。分类型看,民间投资高居榜首。国有投资增长22.1%,非国有投资增长31.4%,民间投资增长51.2%。分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主体。工业投资下降26.2%,民生投资下降25.5%,生态投资增长27.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0%。分性质看,房地产投资是重要支撑。项目投资1.93亿元,增长19.7%,房地产投资0.56亿元,增长55.7%。产业投资0.85亿元,增长9.1%

(四)消费市场报复性增长。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26.2%,比去年同期加快37.5个百分点。从消费地看,农村快于城镇。农村零售额0.57亿元,增长32.4%,城镇零售额1.58亿元,增长24.2%,农村快于城镇8.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比,农村提升48个百分点,城镇提升34个百分点,农村高于城镇14个百分点。从四大行业看,住宿业独领风骚。批发业增长49.8%,零售业增长14.8%,住宿业增长64.5%,餐饮业增长33.9%,住宿业分别高于批发、零售、餐饮业14.7、49.7、30.6个百点。

财政金融反弹性增长。受去年疫情影响,企业、建设项目开工不足,财政收入去年一季度下降40.3%,全州倒数第二,全年下降32.6%,倒数第一。今年一季度随着复厂、复工、复商持续恢复和巩固,一季度财政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55.5%,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分别高于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同期51.5、17.4、35.4、20.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7.8亿元,同比下降5.6%。金融支持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92亿元,同比增长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24亿元,同比增长28.1%。存贷比为65.9%,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持续性增长。一季度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上入4667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1元,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9元,增长14.4 %。与去年同期比,三项收入分别提高9.7、9.0、9.6个百分点。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看,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长快,增长18.4%;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增长13.3%;再次是转移性收入有提高,增长7.6%。

  (七)相关指标总体性趋好。反映经济发展的一些先行指标、关联指标的表现积极向好。一是价格指数总体平稳。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9%,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涨势比较温和。肉类、蔬菜、粮食等大宗食品稳中有跌,处于理性的合理区间。二是用电量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生产用电量增长31.6%。三是金融存贷持续增长。净增贷款3.94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2.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协调性不高。一二三产业投资失调,第一第二产业投资降幅较大,第三产业一枝独秀。第三产业投资分别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97.6、76.1个百分点。民生投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严重下降,且体量较小,比重分别只占21%、12.6%和6.2%。产业投资尤其不足。产业投资增长9.1%,远低于全部投资增速16.1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34.2%,比去年同期降低4.8个百分点,离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甚远。

二是限额以上零售额成为掣肘。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中,我县只有批发、零售、住宿业限额以上单位11家,餐饮业没有符合条件的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额2881万元,同比增长1.1%,低于去年同期56.3个百分点,低于全部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5.1个百分点。在11家限额以上企业中,收入下降的企业有桐木棋加油站、顺天福超市2家,分别下降7.1%、10%。增速在10%以下的有中湘信肉类、佳惠超市等5家,占比45.5%。

三是工业优势不太明显。随着基数逐步抬高,以及其他县市强劲增长的压力逐渐加大,为我县工业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一是大企业不多。在34个规模以上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只有8家,其中过2亿元的只有3家。在入规线2000万元左右的企业16家,接近一半。二是季节性生产企业过多。季节性生产企业11家,占比达32%,其中旺家建材、和薪合金公司处于停产状态。6家茶叶企业在一季度是生产黄金时期,后期几乎没有产量,特别是在三、四季度。三是产值下降的企业不少。产值同比下降企业达8家,特别是水利发电企业下降较大,2月份发电量下降38.6%,3月份发电量下降33.0%。 四是工价指数走高。特别是冶金行业市场价格走高,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速要比总产值增速低2个百分占左右,与去年同期形成俨然相反的情形。五是横向比不占优势。州内工业大县中处于劣势。1-3月规模工业增加值速度低于吉首、花垣、湘西高新区,分别低于21.2、13.5、22.8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支出趋紧,一季度总体支出下降,同比减支0.46亿元,其中民生支出下降16.3%。“八大项”支出中,下降较大的有医疗卫生支出、社保就业支出、科技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下降40.3%、33.9%、77.1%、9%。其他支出中下降较大是商务服务支出、文体传媒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分别下降83.3%、48.2%、20.5%。

五是建筑业发展困难骤增。目前县内注册且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7家,一季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1亿元,同比下降6.9%,其中一建公司跌幅最大,没有工作量,其次是佳鑫公司下降69.9%。11家建筑企业中普遍资质等级不高,业绩平平,在招投标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拿不到合同,特别是较大的工程订单,个别企业生存较为困难。而外地建筑企业在县内初步摸底有30家左右,在县内重新注册也举步维艰,新增建筑企业入规十分困难。

六是房地产市场显现低迷。在统13家房地产企业中6家基本完工,占46.2%。一季度房地产投资0.56亿元,增长55.7%,新开工面积8.3万平方米,增长32%。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却下降21.8%,其中期房销售面积下降42.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0.11%。销售与施工量值呈现较大反差。随着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公积金、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逐步收紧,人们购房意愿有所下降。

三、对后期工作的建议

(一)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瞄准目标,加强调度。要根据全年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企业,倒排工期。要深入到每一户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大调研、大摸排,防止漏报、少报,克服错报,杜绝瞒报、虚报。二是落实政策,降本增效。严格落实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执行好既定优惠政策,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企业降本增效。三是增强互信,拓展融资。在政府指导下,推动金融机构与拥有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制定更精准的信贷方案,确保安全高效地提供融贷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积极培育,适时入规。切实跟进加强对皓天印刷、锦祥纺织、湘绵纺织、农集福茶业等培育,收集资料,力争在5月份入规。加大对鸿福黑茶、恒泰鞋业、保靖酱油等企业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底入规。

(二)增强投资“马车”拉力。一是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促进各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二是着力突破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通过重点项目拉动,为全县加快发展增添后劲。三是加强要素保障。用好各项再贷款再贴现以及专项债、地方债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民间投资项目落地,为稳全年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振消费市场需求。一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现代服务业为驱动、高质量供给为引领,努力创造服务消费新需求。二是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采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稳定房价等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三是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服务消费市场。四是重点支持“限上”企业消费。如佳惠、云鼎、吕洞山、顺天福、韵莱、玉昆等。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