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筹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浅谈统筹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6 字体大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对统计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统计现代化是秉持科学精神和法治理念,以现代统计科学和数据科学为内核,以先进统计制度方法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质量统计数据为产品的有机整体,是统计生产力、统计生产关系现代化的系统集成。统计现代化改革就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从统计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推进现代化的复杂系统工程,既要完善不适应统计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又要不断创新统计制度方法和技术手段,还要优化统计组织管理和条件保障,推动实现统计科学化、法治化、数字化。对标对表国家统计现代化改革八大目标和全省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工作要求,湘西自治州统计局在统计改革创新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和智慧统计建设为抓手,推进7项改革,实现数据生产发布、经济运行分析、统计业务培训、升规纳统服务、部门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总的目标是数据质量更高、监测预警更专、分析解读更精、指导工作更准。本文以湘西自治州为例,对统筹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湘西自治州的工作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一、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中的积极探索

(一)深化统计体制改革,推动统计管理现代化

1.夯实统计基层基础。2018年开始,湘西自治州统计局实行基层基础工作三年提升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质量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五规范六有标准整体推进州、县市、部门、乡镇、村、企业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个别县市还将统计工作纳入党委巡查范围,帮助解决基层统计部门存在的人员编制问题。州统计局每年开展两次县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检查,深入到乡镇、企业对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促指导、检查验收,到今年9月底,全州共建成14个省级乡镇统计示范点、3个园区统计示范点、248个州级示范点。三年来,湘西州持续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将统计业务培训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制定精细化管理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业务培训。3年来,举办综合业务培训及专业培训30余次,参训人员近2000人次,邀请省统计局专家来我州讲课,基层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2.完善统计管理体制。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精神。落实州统计局领导联系基层制度,每个局领导联系一个县市区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制定了全州统计系统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乡镇三联制度,定期深入到县市、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开展调研指导。加强对各县市区统计机构业务领导机制和重要统计数据评估,把握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和苗头性、趋势性情况,及时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判、预警。

3.深化局队统计业务合作。加强与国家统计局湘西调查队的业务合作与沟通互动,加强居民收入、物价指数、农产品产量、农村劳动力调查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编印《统计月报》、《领导干部手册》和《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开展分析研究、监测评价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统计改革创新发展。

4.强化部门统计工作。依法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充分发挥部门统计作用。将部门统计工作纳入基层基础统计规范化建设之中,一并进行推进,推动有关统计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统计工作力量,设立部门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保持部门统计队伍稳定,在统计部门指导下依法开展统计调查,认真履行统计职能,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及时向各级统计部门提供统计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相关资料。指导部门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围绕湘西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体系,通过州人民政府名义连续下发〔州政办发(202026号〕、〔州政办发(202028号〕文件,将部门统计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到各行业主管部门,纳入州人民政府对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每季度由统计局将完成情况提供给州政府督查室进行通报,强化了统计部门的监督协调作用,促进形成政府统计主导、部门统计联动的大统计工作格局。

(二)优化统计数据采集,推进统计方法手段现代化

1.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应用。大力推进统计工作数字化改造,建设移动终端问卷调查系统实现民意调查问卷手机扫码填报,探索利用5G信息技术等实现统计报表由PC端联网直报向智能移动终端填报方式转变。开发了微观宏观数据库系统、通用统计调查系统、通用统计数据处理系统,可实现对微观数据、宏观数据、问卷数据、部门数据等多渠道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拓宽了统计调查途径,提高了统计数据处理效率。

2.提高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质量。优化统计调查、普查方法,强化人口、经济、农业三大普查与常规统计调查方法的衔接与协调。探索结合大数据和部门行政资料应用,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和审核依据,通过开展快速调查、典型调查等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热点领域的统计探索;优化基层人员配备,加深对普查、抽样调查的认识,加强普查、调查方法技巧培训。

3.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维护质效。基于大数据技术,利用部门资料和互联网数据丰富宏观经济数据监测和预测手段,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动能转换、和风险管控提供更准确的统计参考。充分利用工商、民政等多个部门数据资料,建立多源融合、多方参与、协同维护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机制,实现名录库信息的及时更新、实时更新,并不断扩大基本单位名录库应用范畴,发挥统计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优化四上企业纳统管理。实施四上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州县(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建立了四上企业培育纳统联席会议制度及部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政府统计信息整体利用效率。各职能部门明确专人配合统计部门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资料整理与更新,保证基本单位名录库统一完整、不重不漏和及时更新。建立以准四上单位库为储备的纳统服务工作机制。通过与市场监管、税务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资料进行比对,按照筛选建库、跟踪培育、业务培训、申报列统的工作流程,及时精准宣传四上企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四上企业及时审批入库纳统,做好定向统计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政策、平台、资源等叠加效应,全面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体系。

5.推进部门行政记录应用和统计信息共享。明确部门行政记录统计应用清单,规范获取部门行政记录数据。落实向调查项目审批机构提供部门统计调查数据制度,搭建部门间统计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统计信息共享。

6.推进企业建立电子统计台账。我州在推进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就已经要求四上企业建立纸质台帐或电子台帐,今年国家统计局下文要求推进企业建立电子统计台账,我们将按照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电子台帐,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融合的智能化企业电子统计台账系统、统会融通系统。

7.强化数据质量控制管理。研究制定《湘西自治州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源头数据常规审核流程,不断提升数据查询的权威性和数据的保密性。加强对各县市、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调查项目执行情况评估;推动各级统计机构领导班子统计数据质量主体责任和相关统计人员岗位责任落实落地,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全面质量控制体系。

(三)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动统计核算改革不断深化

1.加强和改进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主动对接国家、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严格按照下算一级工作要求,开展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做好数据衔接和历史数据修订,达到了统一核算改革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市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改进核算方法,完善核算流程,健全数据审核评估机制,确保实现州、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结构和速度上的衔接,巩固完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成果。积极参与国家推进季度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试算工作。

2.完善相关产业核算。进一步丰富核算内容,反映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积极探索新经济和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核算方法,拓展相关产业核算领域,扎实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相关产业和领域增加值核算;指导各县(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开展新兴产业、派生产业核算,逐步建立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等派生产业分县统一核算。

(四)健全统计服务监测体系,推进统计分析服务现代化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围绕全州经济中心工作和重要领域,完善报前研判,报中监测,报后分析的数据监测机制,研究建立经济数据推算预测模型;从行业、产业、企业生产经营及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结构调整、质量效益、县市对比等方面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强化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研判和深度分析,为全州经济运行调度提供及时高效、客观准确的统计保障。

2.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开展对县市综合质量效益和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和评价指数计算方法的业务培训,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压实各部门在数据报送、分析等方面的主体责任,精准分析评价全州和各县市高质量发展进程。

3.深入推进统计信息公开和做好数据解读。实施统计品牌塑造工程。今年新开发了统计数据服务资料《湘西统计数据解读专报》,每月对主要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得到州委、州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成为我局又一统计品牌产品。建立统计数据发布清单式管理制度,丰富统计数据发布内容。完善统计新闻信息发布工作机制,按季办好统计新闻发布会,充分发挥湘西统计信息网、掌上数据库APP、湘西统计公众号等新媒体优势,加强统计用户查询数据的便利性、快捷性。开展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正面宣传统计工作形象;加强统计工作宣传,树立统计数据权威和公信力,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使用统计数据、支持统计工作。

4.构建统计刊物信息发布平台。继续办好《湘西统计月报》、《湘西统计》、等统计刊物,充分发挥统计刊物指导统计工作、传播统计信息、弘扬统计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平台作用。改版了《领导干部手册》、《湘西统计年鉴》,开发了通用统计智能分析系统、通用统计产品服务系统、掌上数据库APP系统,可实现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视化展示、经济地理信息显示、手机端数据查询、统计刊物电子化,极大提升了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数据质量监管现代化。

1.打造统计数据质量四位一体监管平台。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开发了微观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对一套表企业数据的同一性、波动性、逻辑性、关联性、协调性、匹配性以及行业普遍性、跨专业联审性、跨部门比对性的监测预警预报,提高了数据质量监测时效性、精准性、有效性。

2.构建统计大数据资源体系。利用智慧湘西大数据平台,全面梳理各类数据资源,促进统计数据的充分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并参与部门间统计数据资源信息共享。实现部门数据交换共享、部门数据联网直报,打通了数据交换共享渠道。  

3.打造智慧统计数据分析应用系统。抓住州政府实施智慧湘西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智慧统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目前,已建成微观宏观数据库、通用统计调查管理系统、通用统计数据处理系统、通用统计数据智能分析系统、通用统计产品服务系统、掌上数据库APP、智慧统计协同办公(OA)系统等,当前正在启动实施智慧统计三期工程,智慧统计成为智慧湘西的重要数据支撑和应用平台。

4.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对网络和系统资源分区分域管理,构建层层递进的网络纵深防御体系。制定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预案,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云环境下的安全防护技术方案,保障云环境下的业务和数据安全。

六)健全统计法治监督体系,推动统计法治监督纵深推进

1. 完善地方统计法规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更好发挥统计执法检查的震慑作用和统计法治的保障作用,使统计法治监督的震慑力进一步增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约束。制定印发了《关于统计机构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办法》、《湘西自治州统计局统计违法举报线索管理办法》、《湘西州统计局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移送制度》《统计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等8项制度文件,完善修订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强化了统计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了统计执法监督。

2. 加强统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中关于统计领域诚信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统计领域社会信用制度机制,健全统计从业人员信用信息记录,建立完善信用档案。完善并落实统计违法案件公开通报、统计诚信管理和统计失信惩戒等制度,将虚报、瞒报、漏报等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统计调查对象纳入信用湖南网站予以公示,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统计调查对象为企业的,同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

3.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深入开展重要统计文件精神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向全州党政机关发放《领导干部统计法律知识》读本。深入开展依法统计宣传,营造依法统计的社会氛围。实施统计普法进入党委、政府领导层和党校课程。推进统计法进党校常态化,法规科专业人员受邀到全州县市党校培训班宣讲统计法,进一步增加统计法治教育比重,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强化统计普法宣传,深入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深化统计改革、全面依法治统为宣传主题的各项活动。

4.提升统计执法监督职能。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建立健全部门统计执法检查机制,每年按双随机抽查要求,对县市区40家左右联网直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于各种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不管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进一步完善统计弄虚作假举报平台,落实举报受理工作制度,强化统计普法、统计巡查,落实了检查备案制度,公布了统计违法行为举报电话。统计巡查做到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七)健全统计工作保障机制,推进机关管理现代化

1.坚持党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打造绝对忠诚的政治机关。按照大党建大业务双驱动、双融合、双促进要求,实行全员全过程精细化考核管理,注重平时和日常过程管理,注重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开展季度评选党员之星、年度评选优秀党员活动,激励先进,鼓舞干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机关党建风向标作用。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2.加强队伍人才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素质考察放在首位,强化对实干实绩的考察,把政治过硬、执行力强、公道正派、精通业务、廉洁自律的干部选拔出来。增强队伍人才建设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近年来,提拔、交流了一批干部,实现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岗位优化,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3.完善统计财务保障机制。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健全预算执行机制,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推动统计调查项目支出标准化管理,建立统计调查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提高统计调查项目经费保障水平。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盘活存量资金,提高预算分配科学性,探索建立规范统一的统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严格防范财务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创建节约型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开发了智慧统计协同办公(OA)系统,可实现无纸化办公、智能化办公、移动化办公,极大地提高了机关办公效率,降低了机关运行成本。

4.提高统计安全能力。认真做好统计部门风险防控各项工作。落实统计数据安全责任,强化涉密统计数据保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一体化平台,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和运营维护体系,制定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预案。

二、统筹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统计制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建议上级统计部门尽快围绕统计法在人员配备、职责划分、方法制度改革、数据管控、基层保障、队伍稳定方面修订完善好顶层设计,切实解决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与体制不畅的问题、数出多门的问题、队伍不稳的问题、人少任务重的问题、职责不清的问题、报表重复布置的问题,切实为基层统计排忧解难。

(二)强化基层基础。统计基层基础是统计工作的起点和基石,是确保统计源头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离不开统计基层基础保障。要抓住有利时机,瞄准基层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统筹增加基层统计力量,着力加强基层统计的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一是稳定统计队伍。建议在省级层面与编制、人社、财政部门共同制定乡镇、村统计人员具体设置数量和管理办法,明确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统计工作网络,规范统计工作,履行统计职能。二是提高统计保障。上级统计机构要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有预见性的编制统计经费预算,特别是在开展大型普查时,加大对贫困地区(县市)的经费支持。

(三)强化科技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提高统计生产力、重塑统计生产关系提供了更多动力。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政府统计平台将日趋数字化、智能化。一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及其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有助于形成新的统计方法。二是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空间化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能够满足时空模型分析和政府时空管理的需要。三是利用政府行政执法和监管实施大数据,有助于打造更加符合社会生态要求的政府统计体系。四是利用在线社交平台的文本图像音频等数据,以及移动端和APP信令数据,丰富政府统计方式。五是通过建设政务统计云设施,支持云计算和云服务,进一步发挥政府统计职能与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创新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统计科学、数据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统计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协调推进方法创新、技术创新、实践创新。

(四)强化统计监督。随着统计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不断增强,对统计监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多层面多维度加强统计监督。一是国家层面,在相关统计制度的制订上,尤其是在统计法律法规的法条表述上要更加符合统计工作的实际,要更专业、更准确,同时要增加对全民宣传的统计法律内容,比如法治纲要中,要有向全体民众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知识内容。在法律的内核层面:要注重培养专业研究统计法规的法学理论研究专家,更要有一批专门研究统计法律法规的法学教育者,加强对统计法律法规本身的研究和探讨,在专业领域形成较完备的统计法律法规体系。在高校教育层面:相关的统计专业院校和法律专业院校,要设置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步教学,使得统计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得到良好的结合,在高校就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统计法律思维,让可能走上不同统计岗位的统计从业人员从根源上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在党委政府层面,应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行政法律素养的培训,尤其是在上岗培训时增加对行政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在专业上,由上级部门组织较为系统的岗位知识培训。在基层统计从业人员层面,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学习及统计工作保障,既要调动基层统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又要树立依法统计的意识。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