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规模工业持续下滑 结构亟待调整
201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3.1亿元,同比下降6%,增速位居全省末位,是全省唯一呈现负增长的市州,创近年来该项指标年增速的最低位。
一、规模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1.生产呈现“连续下滑”
201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3.1亿元,增加值同比减少13.5亿元,速度同比下降6%,比上年下滑9.8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同比增长7.9%;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2.8%;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57.7亿元,同比下降4.1%;增速呈现出连续下滑态势。全年增速比一季度下滑13.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滑8.8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下滑1.9个百分点。
2.轻工业、重工业双双下滑
2013年,全州轻工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下降14.7%。实现销售产值45.3亿元,同比下降10.5%。轻工业生产的快速下滑,主要受食品行业和部分重点企业的快速下滑影响,酒的制造和饮料业同比下降44.8;酒鬼酒股份公司、喜阳食品工业集团、水田河酒厂等企业的增速均下降20%以上。重工业生产由于矿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电价、环保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重工业生产也持续下滑。重工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65.1亿元,同比下降5.6%;实现销售产值186.7亿元,同比下降17.6%。其中,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泸溪县金旭冶化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振兴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速均下降30%以上,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的下降,直接导致了规模工业生产发展缓慢。
3.三大产业集群下降9.7个百分点
2013年,我州锰锌铝矿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三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同比下降9.7%,产业集群总量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2.5%,比重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其中:锰锌铝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9亿元,下降8.5%;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8.8亿元,下降36.2%;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47.4%。
4.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质量下滑
2013年全州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4亿元,下降18.2%;实现利税22.1亿元,下降39%;实现利润7.7亿元,下降47.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3.9%,下降41.9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0.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下降3.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下降2个百分点。
5.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呈负增长
2013年,全州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6.6%;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10.3%;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25亿元,同比下降2.1%;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5.9亿元,同比下降1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同比下降15.7%。
6.规模工业用电量呈负增长
2013年全州工业用电量呈现出负增长,工业用电量3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3.2%。其中轻工业用电量1.5亿元,同比下降2%;重工业用电量31.6亿元,同比下降25.4%。从行业用电情况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为15.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为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3.3%;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为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
7.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
2013年,全州水泥273.8万吨,增长27.2%;硫酸53.4万吨,增长9.9%;发电量9.2亿千瓦小时,下降9.8%;锰矿石137.7万吨,下降31.8%;锌精矿25.4万吨,下降17.1%;铁合金44.3万吨,下降21.3%;电解锌23.5万吨,下降3.1%;磷肥9138吨,下降43.7%;白酒6268千升,下降57.7%。
8.各县市工业发展不平衡,四增四降。
从我州八县市工业发展情况看,有四个县工业生产是增长,还有四个县市工业生产是呈下降态势。其中:古丈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25.7%;龙山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10.6%;永顺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9.4%;凤凰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9%;花垣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5.2亿元,下降8.5%;吉首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1亿元,下降9.5%;泸溪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7.8亿元,同比下降17.6%;保靖县实现工业增加值6.8亿元,下降44%。
二、我州规模工业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
1.停产企业多
1-12月,全州25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12月当月共停产90家企业,比上月多停产15家,停产面达35.4%,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停产。其中锰锌企业停产75家,占我州122家锰锌企业的61.5%,有六成的锰锌企业停产。而锰锌行业占我州规模工业总量的70%以上,锰锌企业的大面积停产对工业生产造成严重下拉影响。
2013年规模工业企业停产情况表 |
||||
县市 |
规模企业户数 |
停产企业户数 |
停产面(%) |
|
全 州 |
254 |
90 |
35.4 |
|
吉首市 |
50 |
6 |
12 |
|
泸溪县 |
42 |
25 |
59.5 |
|
凤凰县 |
17 |
0 |
0 |
|
花垣县 |
74 |
47 |
63.5 |
|
保靖县 |
18 |
8 |
44.4 |
|
古丈县 |
12 |
1 |
8.3 |
|
永顺县 |
23 |
1 |
4.3 |
|
龙山县 |
18 |
2 |
11.1 |
2.我州主导产品锰锌价格持续低迷
截止至2013年12月底,电解锰价格在12800元左右,比一季度跌了600元/吨左右,企业利润进一步萎缩,电解锰生产企业生产举步维艰,全州共53家电解锰企业,停产了35家,近7成企业停产。一是电解锰价格仍然维持较低水平,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已到越生产越亏损的地步;二是受原材料影响,锰矿产量低,全年锰矿石产量137.7万吨,同比下降31.8%;三是矿石品位越来越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利润低甚至亏损。
电解锌价格今年一直维持在14500-15000元/吨之间,企业利润也进一步压缩,受市场需求量影响,电解锌生产与去年相比小幅下降,产量同比下降3.1%。
2013年电解锰电解锌价格变动情况(每月平均含税均价) | ||||
|
|
|
|
元/吨 |
项目 |
工业品出厂 | |||
电解锰 |
电解锌 | |||
今年价格 |
去年价格 |
今年价格 |
去年价格 | |
1月 |
12840 |
17000 |
15000 |
13200 |
2月 |
13300 |
14900 |
15200 |
14800 |
3月 |
13450 |
15600 |
14500 |
15200 |
4月 |
13250 |
15250 |
14600 |
15250 |
5月 |
12650 |
14500 |
14620 |
14600 |
6月 |
12200 |
14400 |
14620 |
14650 |
7月 |
11800 |
13100 |
14650 |
14500 |
8月 |
12600 |
12500 |
14900 |
14400 |
9月 |
12500 |
12500 |
14900 |
15200 |
10月 |
12600 |
12400 |
15020 |
14700 |
11月 |
12700 |
12700 |
14900 |
14900 |
12月 |
12800 |
12700 |
15000 |
14900 |
截止2014年1月8日 |
12850 |
|
15080 |
|
历史上最高价 |
32000(2007年6月) |
33000(2007年7月) | ||
历史上最低价 |
7500(2006年2月) |
8500(2008年) |
3.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生产下滑快速
受塑化剂和“三公”消费影响,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累计产值6.5亿元,去年同期14.9亿元,产值同比下降56.4%; 受市场价格低迷影响,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同比下降32.8%;湖南省泸溪县金旭冶化有限责任公司产值同比下降38.1%,湘西自治州德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值同比下降22.9%;湖南振兴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同比下降7.8%。从重点行业看,黑色金属采矿业产值同比下降31.4%;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30.7%;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8.2%;酒饮料业产值同比下降43.4%,化学原料制品业产值同比下降27.9%。
三、我州工业发展下一阶段依然存在的不利因素
1.主导产品锰锌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势必影响企业生产。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迹象越发明显,全球大宗商品无论原油等能源产品,还是锰、锌等工业金属产品,都无一避免出现下跌。国际上美、欧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使得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以及国内制造业的疲软,中国锰、锌消费难有较大增长,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利空、整体需求仍然疲弱的背景下,锰锌价格仍难有较大起色。我州主导产品锰锌价格仍将持续在低位徘徊,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工业企业利润亏损,生产积极性也不高,停产和限产的现状将仍然得不到明显改善。
2.要素瓶颈制约严重。用地趋紧现象普遍存在,工业用地指标紧缺,项目落地难。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加剧,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54户,98%以上均为中小企业,且“两高一资”企业占总户数的60%。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措施,收缩银根,致使我州“两高一资”企业贷款受限,工业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周转困难。从全州开工的技改项目资金来源看,企业自筹资金达80%至85%,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仅为15%至20%。工业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629.24亿,各项贷款余额为259.21亿元,而存贷比仅为41.19%;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担保能力不强,小微企业成长艰难。电价政策刺激有效但也有限,电价政策与往年比较,期限和额度宽松但标准降低。
3. 工业投资额偏低,拉动工业经济动力不足
从近五年湘西州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工业经济总量较小,五年来工业实现增加值占湘西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在34%左右,全州工业投资额偏低,近五年来每年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0%左右。2013年,全州工业投资额55.1万元,只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20%。2013年188个工业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有23个,占工业在建项目总数的12.2%;其中新建亿元项目8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仅有2个,均属续建项目,仅占工业在建项目总数的1.1%。大部分项目落地慢、推进速度慢、建设周期长。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仅55.1亿元,仅完成计划投资的29.7%,完成率低,新开工项目109个,同比下降3.5%;计划总投资52.4亿元,同比下降14.1%。由于湘西州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规模较小,导致工业投资额偏低,从业主投资看,仍处于投资观望阶段,建成投产的项目不多,没有形成较大新增产能。对全州经济的拉动力不足。
4.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涉矿企业占我州工业经济总量的75%,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工业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而且处于产业利益链的最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一矿独大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四、下阶段我州规模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初步预测
受国际国内经济放缓及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我州主导产品锰锌价格仍将处于低迷状态,而我州主导产业锰、锌行业提质转型步伐不快。预测2014年,我州规模工业发展将呈现“缓慢增长,低速增长”的态势。
五、对下阶段工业经济运行的建议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巩固锰锌整合成果,引导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聚集,鼓励企业整合发展、抱团发展,提升“湘西矿业”品牌。支持现有骨干企业技术创新、精深加工,打造大型矿业集团;致力锌系列新材料开发,突出抓好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工业技改、州校科技创新合作、湘西地区开发产业项目,加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湘西厚重的文化整合,完善民族工业品生产,建立规范有序、完整的旅游产品市场,真正实现我州的文化产业变成实体产业的飞跃。
2.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毫不动摇地推进项目建设
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铝、钒、钾、镁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抓好湘西经济开发区扩规修编和项目入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大力支持泸溪县工业集中区、花垣县工业集中区、保靖县工业集中区三个省级工业集中区基层设施建设及新项目入园。
3.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使企业适应市场需要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树立积极应对的思想,消除等待观望的心理,在危机中寻找市场的机遇和发展的机遇。一是实行严细管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加大企业内部管理考核力度,搞好节能降耗和节支增效指标的分解落实;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工艺消耗和资金占用;进一步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大营销创新,完善营销策略,建立快速反应的营销机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4.狠抓项目建设,释放新增产能。一是不断加强项目前期研究,完善工业项目库,确保工业项目建设一批、开工一批、贮备一批。重点抓好东方矿业锰整合15万吨电解锰生产线、东顺纸业1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华润雪花20万吨/年啤酒生产线项目、丰达合金锰基合金三期扩建、沃华德10000台套智能机器人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我州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突出抓好拟投产项目实施,分解责任,落实任务,时间倒排,加快推进,确保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形成工业新的增量。二是帮扶骨干企业,实现恢复增长。对锰锌骨干企业,从原材料保障、电力供应、电价下浮、税收地方部分返还等环节加以扶持,帮助企业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生产经营,释放产能增产增效;积极支持支持酒鬼酒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营销走出困境;支持我州高纯金属、合金材料、微细粉体、新型储能等新材料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医药食品、民族民间、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多点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三是力争新增贷款,破解资金制约。支持和鼓励省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融资平台;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力争完成州兴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工作,提高担保能力;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对符合“西开”、“两民”贷款贴息政策的工业企业,优先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支持;积极支持工业企业直接融资,鼓励采用集合票据、股权交易等方式募集资金,加快发展。全力支持企业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加快上市融资进程。全年力争新增工业贷款,努力缓解园区、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困难。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大力鼓励与扶持企业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电力、原材料、运输、资金等生产要素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审批难等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争取省实施电价补贴政策,合理调度原料供应,加强银企合作与扶持资金,确保企业达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