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平稳开局

全州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平稳开局

来源:综合科 发布时间:2016-04-22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湘西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守“542”发展思路,突出“六大发展”,推进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平稳开局,但受宏观经济疲软、工业和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州实现生产总值89.8亿元,增长7.3%(剔除易地办烟因素为89.5亿元,增长6.9%)。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2.3%。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春耕备耕有序开展;现代农业标准园、示范园稳步推进,柑橘品改、春茶摘采、猕猴桃培管等特色农业发展较好,牛、羊、家禽出栏(笼)略有增长。二是第二产业缓中趋稳。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4%。其中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3.2%;建筑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8.7%。三是服务业较快发展。随着“互联网+湘西”、“全域旅游”和“美丽湘西”等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推进,服务业发展来势好。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1.4%,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接待游客67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6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0.8%。

  (二)工业结构继续改善。全州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3.1亿元,增长2.2%。工业在平稳发展中调结构、转升级,不断发生积极变化。一是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分别增长97.1%、19%。二是传统行业继续调优。高耗能行业比重继续下降,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黑色、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40.7%、39.9%。部分传统行业产品产量减少,白酒产量下降21.7%,锌产量下降47.4%,电解锰产量下降43.9%。三是园区工业较快增长。园区工业占规模工业比重上升至52.1%,湘西经开区规模工业增长40.5%。“73”计划加快推进,在建标准厂房面积59万平方米,引进了一批企业入园。四是工业能耗不断下降。企业清洁生产、环保设施、科技创新不断加强,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州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1%,增加值单位能耗同比下降1.41%。

  (三)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增长10.8%,比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一是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享受服务型消费分别增长26.4%、44.2%。衣着、居住等消费下降,食品、生活用品、交通等基本消费增长平稳。二是消费方式多样发展。手机支付、网银等电子支付成为商品交易的新潮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消费带动全州邮政业务快速上涨,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4亿元,增长37.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1亿元,增长39.3%。三是餐饮业逐步回暖。大众消费、平民消费日趋增加,全州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亿元,增长17.6%,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2个百分点。

  (四)投资运行稳中调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增长13.4%;其中项目投资39.5亿元,增长19.5%。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州产业投资增长49.1%,其中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52.1%、53%、121.6%。二是生态投资高速增长。园林绿化城市建设、老司城遗址公园建设、美丽湘西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投资增长80.8%。三是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交通、水利、能源、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州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亿元,增长19.1%。

  (五)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一是财政运行平稳。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11.5亿元,增长6.8%,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3.5%。财政总支出49.4亿元,增长41.9%。二是金融业加快发展。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7亿元,同比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454亿元,同比增长36.4%。中长期贷款余额314.8亿元,增长49.4%,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6%;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18.6亿元,同比增长74.7%。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长,农商行、农行分别新增贷款11.4亿元、6.9亿元,贷款增量居前两位。

  (六)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一是惠民支出快速增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5.4亿元,增长41.1%,较上年同期提高30.3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支出比重71.5%。精准扶贫全面发力,随着“十项工程”的大力推进,扶贫投入和社保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支出中农林水支出9.7亿元,增长106.4%;其中扶贫支出4.2亿元,增长119.3%,较上年同期提高112.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6亿元,增长48.5%;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支出大幅增加,分别为8.8亿元、10.2亿元、1.6亿元、1.9亿元,分别增长33.6%、37.9%、168%,37.3%。二是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元,增长10.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2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元,增长13.2%,增幅居全省第一。三是劳动就业保持稳定。一季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00余人。节后企业用工形势总体平稳,建筑业和制造业为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热点。通过大力推进东西部联手扶贫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脱贫工程,农村劳务输出形势较好,全州劳务输出总量达70多万人。四是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州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猪肉、蔬菜价格上涨较快,其他消费品价格平稳。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仍然偏弱。国际经济环境整体趋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工业、贸易持续低迷,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下降,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7个月在荣枯线以下,市场需求依然不足。州内工业主导产品电解锰价格在成本线以下,电解锌价格在低位徘徊(目前电解锰价格为0.9-1万元左右/吨,电解锌价格为1.4-1.5万元/吨),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二)工业运行非常困难。全州工业发展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受全国全省工业下行大环境、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自身工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业一直低速运行,三分之一的规模工业企业处于停产状态,特别矿业企业运行艰难。一季度全州规模工业矿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3.5%;电解锰行业停产企业33家,占行业总数的67.3%;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6.9%;货物周转量仅增长2.6%。

  (三)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15%以下,为近年来较低增速。一是新开工项目不多。全州在建项目260个,下降12.5%。其中新开工项目37个,下降15.9%。受入库资料不齐、申报进展缓慢等原因影响,目前全州311个重点项目仅133个项目入库,仅占42.8%。二是重大项目进展缓慢。一季度,全州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81个,仅占全州施工项目总数的31.2%;完成投资额26.6亿元,仅增长6.2%。311个州重点项目仅完成年计划的17%,部分重点项目进展不快。三是房地产投资下滑明显。由于新房产开发项目少、建设进度慢,一季度全州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亿元,下降9.5%,增幅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四是民间投资持续减弱。受宏观形势影响,企业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仍显不足,投资意愿相对不高,一季度全州完成民间投资11.6亿元,下降28.3%,仅占全部投资的24.4%。

  (四)消费市场活跃不够。一是重要商品零售下降。由于成品油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全州成品油销售继续下滑。一季度,全州成品油零售量同比下降2.75%,零售额价格同比下降10.2%。二是消费热点培育不足。大宗商品消费降温,汽车类销售实现零售额1.7亿元,增长2.4%,较上年同期增速明显放缓,部分汽车销售企业盈利下降。吃、穿类消费增长表现平淡,全州消费市场缺乏新的强有力的热点商品带动。三是购买力外流明显。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地电商平台不断涌现,网上零售快速增长,对实体店经营造成冲击,由于我州电商平台还在起步阶段,网店及销售商品档次与居民需求相差较远,导致购买力大量外流。

  三、后期经济形势研判

  (一)国内宏观经济有向好态势。据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国内宏观经济有企稳、向上攀爬的“气力”,投资增速、价格总水平、企业利润、房地产市场交易量、财政收入增速、市场预期等六个指标呈回升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经济呈企稳迹象,后期宏观环境有改善的空间,新的增长动力正在积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6.7%,。

  (二)全州发展动力有增强趋势。从投资来看,随着投资项目入库力度加大,新开工项目增多,重大项目进度加快,投资增速回升并保持15%以上增速可期。从消费来看,随着国内油价趋于稳定,全州石油及制品类企业销售止跌企稳,将会回升,同时随着消费热点的不断增多和消费水平的提升,预计下一个阶段消费市场活跃度将有所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计可达11%以上。从工业来看,国内锌价格逐步回升,已由年初的1.2万元/吨左右回升至目前的1.5万元/吨,高于成本线,近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有所上涨,企业复产积极性会有所增强,同时随着“73”计划的深入推进,园区经济继续发力,将促进工业经济回升。从农业来看,随着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服务业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已扛起经济增长大旗,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在“互联网+”、“全域旅游”和“美丽湘西”等发展战略的推进下,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商务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等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第三产业将会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为GDP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合预判,二季度全州经济各项指标将会有所回升。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决战年”活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力争上半年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70%以上。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帮助项目业主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按进度完成投资计划,增强投资拉动效应。积极拓展项目融资渠道,最大限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创新PPP等融资模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注重谋划、包装和实施一批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的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加强项目入库管理,督促项目法人积极申报入库入统,强化联合联审联统,抓好项目投资统计。

  (二)狠抓工业经济发展。继续深化工业结构调整,推进矿业二次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优势资源和产能,突出精深加工,苦练内功,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帮助骨干企业保生存、度难关,促进重点企业恢复生产、达产增效。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73”计划实施进度,积极创新招商模式,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发展快的企业入园。

  (三)增强消费市场活力。紧扣当前全州居民消费从基本保障型向享受服务型转变的趋势,持续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的领域消费。以打造生态文化公园为契机,加强城市文化娱乐综合体建设,加快金融、现代物流、大通道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依托农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改造提升农村消费。

  (四)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企业资源,消化工业部分过剩产能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化解中低端房地产库存问题。加强债务性风险防范,逐渐消化政府性债务,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多途径减少企业负担,解决好去杠杆、降成本问题。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力度,加大技改投资和技术创新,优化人才市场竞争环境,努力补齐民生、科技短板。

  (五)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强化联合联统,建立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经济形势进行联合分析、预警、评估,增强数据整体性、协调性和匹配性。加强县市、乡镇、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数据源头质量。强化州直部门协作配合,加强企业、项目入库入统管理,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申报入库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规模工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及房地产企业等及时入库、应统尽统。强化统计考核管理,把统计工作纳入州“五个文明”绩效考核范围。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