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运行情况的实践与思考

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运行情况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09 字体大小:
  

    2016年是投资统计改革正式实施的一年,此次改革使得投资统计数据更为科学、合理。改革之后,使得投资统计在统计原则、调查对象、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指标概念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它通过财务支出和实物工作量两种不同方法从不同的两方面来进行核算,不仅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满足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同时兼顾了政府、部门的宏观监测需要。运行半年来,我州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并积极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下面就有关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目的是探索改革后投资统计新的规律,全面提高数据质量,有效推进投资统计改革。

  一、改革后投资统计结构的变化:

  此次改革,投资由原来的项目在地原则,转变为法人在地原则。调查对象由原来的投资项目转变为现行的法人单位,数据采集方式也相应由原来的逐级汇总上报,转变为5000万以下项目继续实行逐级汇总上报,5000万及以上项目改变为由“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直接报送,国家局在“一套表”平台直接超级汇总。这使得投资额主要组成结构与改革前发生了较大变化。以湘西州201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为例:1.从项目个数占比情况来看,改革前5000万以下、5000万及以上、房地产分别占全部项目的46.1%35.2%18.7%;改革后,5000万以下项目的占比提高3.5个百分点,5000万及以上项目下降6.9个百分点,房地产项目上升了3.4个百分点。2.从投资额构成来看,改革前,5000万以下、5000万及以上、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分别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9.6%62.8%17.6%;改革后,5000万以下完成投资额占比提高2.9个百分点,5000万及以上完成投资额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占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虽然5000万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占比有所下降,但是5000万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0.7%,因此,5000万及以上项目完成额直接决定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小。3.从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拉动作用来看,改革前5000万以下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前的42.9%下降至改革后的39.4%,下降了3.5个百分点;5000万及以上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前的46.2%上升至改革后的60.2%,上升了14个百分点;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前为10.9%下降至改革后的0.4%,下降了10.5个百分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5000万及以上项目不管从完成投资额还是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来看,都起到至关重点的作用,由于5000万及以上项目占至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六成,因此5000万及以上项目的多少,完成投资额的大小,增速的快慢直接决定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由此看出改革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到如何抓5000万及以上项目上来。

                  湘西州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表

  

  1-6

 计量单位

改革前

 改革后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

  

 583

  488

      非房地产项目

  

 474

  380

        其中: 5000万以下

  

 269

  242

               5000万及以上

  

 205

  138

               5000万以下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占比重

  %

46.1

  49.6

               5000万及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占比重

  %

35.2

  28.3

      房地产项目

  

 109

  108

      房地产项目所占比重

  %

18.7

  22.1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亿元

127.9

146.3

      非房地产

  亿元

105.4

 121.8

        其中: 5000万以下

  亿元

25.1

  33.0

                5000万及以上

  亿元

80.3

  88.8

                5000万以下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

  %

19.6

  22.6

                5000万及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

  %

62.8

  60.7

                5000万以下项目完成额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

  %

42.9

  39.4

                5000万及以上完成额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

  %

46.2

  60.2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

  亿元

22.5

  24.5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

  %

17.6

  16.7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

  %

10.9

  0.4     

  

  二、固定资产投资改革以来的湘西州工作开展情况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投资改革工作。投资统计改革,对统计工作要求提高、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也不断加大,为搞好我州的投资统计改革,州统计局及时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州领导的大力支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意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的新形势,要求各级发改、经信、商务、住建等部门要定期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相关企业及投资项目申报入库行政登记资料,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申报入库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申报入库条件,特别是重点项目必须按时入库、应统尽统。

  ()积极做好及时监测、即报即审和汇总工作。为了确保投资改革工作顺利运行,全州各个专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网上直报对象进行限时监控,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投资联网直报工作的正常运转,并达到了理想的上报率,从改革正式实施半年的情况看,不管是月度的206-1表还是半年的206-2表,湘西州的直报率均达到100%

  ()强化业务培训。投资统计改革,在统计原则、对象、数据采集方式、入库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州统计局以2015年年报会暨2016年定报培训会为契机,认真对新制度、新方法、新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培训讲解,并就入库管理工作进行部署。53日又在全州投资项目工作会议上又针对9县市区县()长、常务副县()长、县统计局、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专项培训,使全州上下共同融入改革氛围。

  ()加强统计调研工作。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适应新变化,更好的完成改革后的数据衔接,我们今年多次下到基层一线,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及时撰写了我州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简析呈报给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使主要领导对改革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入库,改革前数据和改革后的项目入库变化及改革后我州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工作方向有了较清晰的了解。

  ()加强部门联系,建立了部门协同配合制度,狠抓限上单位申报和投资入的库工作一是促使政府建立了不定期的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不定期召集发改、统计、经信、住建、教育、卫计、水利、交通、商务、财政、农委、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投资分析、预测预警。二是建立定期的部门信息交换制度。发改、经信、交通、教育、卫计、水利、农委和财政每月把下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资金、施工许可证、中标通知书和省直项目施工计划情况,每月底前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三是建立开工项目登记备案制度。要求新开工项目州级登记备案,新开工达到入库条件的项目,必须经州级登记备案,根据县市统计局上报的项目批文、现场核实情况进行核查,对核查有问题的项目严把入口关。四是建立项目对比制度,充分发挥主管职能部门的调度优势,通过发改、经信对单个项目进度情况的调度与统计局的在库项目进行对比,并把对比结果及不一致原因反馈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强化联合联审联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投资统计改革、项目入库以及数据认定工作。

  三、投资统计改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发现问题,了解情况,今年以来,州统计局组织有力人员在分管领导的带队下,对有关企业(单位)进行了大量调研,半年来,我们共下了八县市20多家企业(单位),通过与基层统计人员交流沟通,我们认为此次投资统计的制度改革目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调查对象改变,统计难度加大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直以项目为调查对象,改革后采取投资项目和项目法人单位“双入库”的形式,将未达到“四上”的有5000万以上项目单位纳入一套表的范围。这一改变,在辖区内产业活动单位达到5000万以上的项目,就需要以上一级法人单位为调查对象进行申报。申报时,法人单位收集资料难度加大;在上报206-2表时,需要法人单位完成所有产业活动的财务报表收集并汇总填报“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表”;206-1时又需要产业活动单位将独立达到5000万的项目形象进度的各项指标进行单独填报,这无疑增加了法人单位的协调难度;由于法人在地原则使的法人单位在州内外而项目在州内的项目不能在州内体现,使得投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出本地的实际情况。

  ()申报程序改变,项目及时入库难度加大

  联网直报实行“双入库”制度,项目法人申报进入基本单位名录库和项目申报进入5000万及以上项目库。项目申报入库既需要法人单位资料还需要项目资料,项目入库审批手续较为复杂,致使部分项目会因为资料不齐全而不能及时入统,投资额不能在当期真实反映。

  ()调查涉及面广,报表催报难

  “四上”企业非金融资产实现全面统计,无投资起报点,加上5000万以上项目实行联网直报、5000万以下项目实行层层上报,加大了基层统计人员工作量。我州上半年,非经融资产投资情况表涉及全州“四上”企业619家,88家其他5000万元以上单位,还有2425000万元以下项目要录入,全州8县市有75%个的县市建筑领域统计工作只有一人员负责,这些人员即要负责催报、录入、还要对联报数据进行即报即审核工作量,工作量十分大。再有联网直报部分报表的开网和关网时间不统一,有时基层统计人员一月要多次登录平台上报数据,这也给基层统计员增加了不少负担。

  ()联网直报网络不稳定,企业上报不顺畅

  在报表报送期间,由于联网直报服务器承载压力太大,造成上网速度慢和网页缓冲不及时等客观原因,使企业不能及时顺利登录国家联网直报门户网站进行报表报送。有时打开某一报表界面后,只有表头、表尾,无报表内容,需要等待好长时间才能录入,企业统计人员对网络运行的状态不满意。并且投资项目是动态的,不像工业、服务业等“四上”企业相对固定和规范,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培训难度大,填报过程中难免出错,经常出现项目因上期数据填错了,导致企业本期如按实际情况填报无法上报的,需要向统计部门进行说明并申请解锁,有些企业为了避免麻烦,就选择了“将错就错”,按错误的数据上报,这样影响数据质量。

  四、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建议思考

  ()继续抓基层统计工作

  湘西州八县市统计局均已并入发改局,发改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落实的责任单位,发改与统计合并后,使现得县统计部门面临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窘境,特别是固定投资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发改局是被考核对象,由于机构合并,数据真实面临考验,统计的独立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县市的统计法规宣传,确保“应统尽统、统全统实”。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指导企业及时准确上报投资情况。财务支出法和形象进度法两种核算方法采集数据大不相同,并且投资统计单位、统计人员的不固定性,加大了专业培训难度。因此需要加强对投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投资项目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做到统计指标含义能掌握、报送程序能操作,数据来源能清楚,并要做好对新进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企业运行现状。

  ()完善联网直报平台固定资产投资报表设计

  设置年度中项目竣工投产后,就不需要再上报报表,直到年终时申请退出;优化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在相互理解基础上、按照层级关系,尽量使县市和地区两级统计部门能够在上报数据解锁等特殊情况有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达到对基层适合,工作减负,纠错方便,真正达到减轻基层和企业统计人员工作负担的目的。进一步完善程序,提高程序运行速度。完善审核公式,把好第一道数据质量关。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投资统计改革在新增项目入库流程上变化较大,统计系统要积极主动多想办法,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好,做好项目的滚动备案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县市发改局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管理和督导部门,应牵头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投资分析联席会议,分析投资运行状况,研究解决投资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供重点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并指定专人负责与上级统计部门进行项目完成情况的对比核实工作。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