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湘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向好

上半年湘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向好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9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湘西州委、州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湘西建设,把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作为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新动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湘西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总体趋势平稳。上半年全州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共有182家,比去年增加64家,增长54.2%。按企业类别分,其中工业企业128家,建筑业企业1家,批零企业8家,服务业企业45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增加值23.5亿元,同比增长18.8%,占GDP比重为6.3%。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414个,同比下降2.1%

2021年2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情况表

指标名称

本年完成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企业数(个)

182

118

54.24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

76.2

61.7

23.50

高新增加值(亿元)

23.5

19.8

18.81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81.4

59.6

36.75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

414

423

-2.10

(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利税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州高新技术全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元,较上年增加28.9亿元,增长43.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营业收入81.4亿元,较上年增加21.9亿元,增长36.8%。全州高新技术全部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9亿元,较上年增加3.6亿元,增长85.4%;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较上年增加5.4亿元,增长131.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利润总额4.7亿元,较上年增加2.3亿元,增长96.8%

(三)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带动明显。上半年全州共有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占全州高新全部技术企业总数的9.4%;实现总产值45.8亿元,占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9.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占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7.6%,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为全州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三大重点高新领域优势集中突出。从高新领域分组看,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较完善的配套体系,相关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力等都显著高于其他领域,已经成为湘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三大支柱行业,创造了八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上半年,三大行业的产值分别达17.5亿元、23.1亿元和40.2亿元。三大行业的增加值分别达8亿元、3.1亿元和9.5亿元。

2021年1-6月湘西州高新技术产业分领域情况

高新技术产值(亿元)

占全州比重

%

增加值

(亿元)

占全州比重(%

一、电子信息技术

17.5

19.1

8.0

34.1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23.1

25.2

3.1

13.1

三、新材料技术

40.2

43.7

9.5

31.6

80.8

87.9

20.6

78.8

二、我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发展不平衡。分园区看,大部分园区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呈增长趋势。上半年,全州9个园区中有4个园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全州水平,增速最高的园区和降幅最大的园区相差69.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速增幅较大居前三位的是:湖南吉首经济开发区(增长68.9%)、泸溪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长41%)、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增长20.2%)。

(二)县域发展不平衡。一是县市增速高低较为明显。上半年,全州8县市中有5个县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全州水平。居前三位的为永顺县(增长50.1%)、凤凰县(增长47.8%)、龙山县(增长43.1%);保靖县、吉首市、古丈县低于全州水平。二是县市总量差别较为突出。上半年,吉首市、泸溪县、花垣县三县市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9.9亿元,占全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比重达到84.9%,其他五县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比仅为15.1%

(三)高新产业层次偏低。一是结构不合理。全州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制造以及酒、茶的制造等传统产业,三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值占全部高新企业总产值的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风险高、安全隐患大,抵御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因素风险的能力低。二是产品层次不高。全州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产业链功能中低端。

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打造高规格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规模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和国家级高新区的创建。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建立高效优质的物流链,提供便捷的产品流通渠道。

(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大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定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新的发展阶段,促进资本健康有序发展,为广大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三)加强宣传落实优惠政策。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度,加大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合作,争取更多科技投入,科研项目获取各类贴息和专项资金扶持。

(四)发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锻造一批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高新科技,大力培育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力鼓励企业朝专精特新发展,企业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努力在科技竞争中赢得优势,在产业博弈中掌握主动。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