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州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构建高效率的区域创新体系。上半年, 全州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稳定运行态势,为建设现代化新湘西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一、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全州紧紧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产业,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中小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州高新全部企业数达到206家,较上年增加24家,增长13.2%;其中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企业129家,较上年增加15家,增长3.2%。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124.4亿元,增长19.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3.5亿元,增长15.4%。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34.3亿元,增长15.8%,其中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企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3.65%。
(二)产业活力保持升级提效。全州全面落实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全省稳经济政策体系,持续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促进企业激发生产活力、提升生产效益。企业收入较快增长,全州高新全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增长15.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营业收入93亿元,增长13.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收入9.2亿元,增长128%。企业利税高速增长,全州高新全部企业完成税金总额10.6亿元,增长39.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税金总额4.1亿元,增长23.5%。全州高新全部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1亿元,增长30.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利润总额5.3亿元,增长16.4%。
(三)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制造业集聚动力增强。全州144家高新制造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83.2亿元、增加值23.4亿元,均增长24.5%,占比分别为82%、68.3%,分别较上年提高3.3个、4.5个百分点。其中白酒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增长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37.2%、37.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5.5%、16.8%。从高新领域来看,高新领域分布相对集中。新材料技术领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增加值的3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增加值的25.5%;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增加值的22.6%。
(四)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州加大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链强链补链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着立构建新兴产业动力引擎。高新领域中的高技术服务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比重达到9.3%,较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比重达到18.2%,较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比重达到8.7%,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五)科技动力发展有力有效。全州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州共获批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西高新区创建国家及高新区工作稳步推进;培育入库中小型科技企业315家,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4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0.6亿元。专利发明量质齐升,全州高新全部企业专利申请受理数157件,增长23.6%,其中发明专利63件,增长90.9%;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达到423件,增长0.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上半年,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34亿元,占GDP比重仅为8.7%,和全省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州高新技术企业中,大中型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仅18家,相当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处在成长期,对相关产业影响力不足,带动效应不明显,对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贡献作用有限。
(二)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当前面临疫情影响下,全州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阶段性困难因素不断增加,保生存压力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明显不足。同时,全州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偏少,企业产品中高精尖、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较低,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全州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分布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大部分还是处于卖原料、卖半成品阶段,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高新技术产品不多,新产品开发数量、质量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产业发展要素支撑不足。在人才方面,总量不足、年龄老化、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导致的结构性用工难问题较为明显,特别是熟练的技术工种长期招工困难,缺口突出。在人才建设“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方面存在“断层”现象,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吸引,还导致大量本土人才的流失。在资金方面,高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可供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少、产品前期研发投入较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企业在股权和债权融资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在技术支撑方面,全州基本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公共研究开发机构较为薄弱,正向研发、自主可控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和核心技术及部件等方面的技术尚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政策落实,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深入落实国省一揽子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持续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摸清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一企一策、因企施策,指导、帮助、监督、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有的放矢抓好企业精准帮扶。
(二)搞好精准对接,加快推进企业培育发展。立足我州资源和产业基础,统筹创新型产业集群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梯队,建立健全梯级企业培育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支持中小微企业引进人才、储备技术、创新模式,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群体。围绕产业链关键节点,培育和引进补链、强链、扩链项目,加速先进成熟科技成果在我州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快推进产业集聚。
(三)强化要素支撑,加快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奖励和薪酬激励力度,让更多的现有人才“留得住、扎下根”。加大岗位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培养高新技术产业所需人才,有效推动人才技能升级。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科技转化方面的投融资支持,细化在资金保障方面的激励奖励措施,着力优化创新发展制度和环境。引导创新资源向我州流动,着力推动努力多争取国省创新平台、实验室布局落户湘西,推进欠发达地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