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心稳步提升消费形势持续向好——湘西州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分析
湘西州以“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为主线,持续推进省提振消费十项专项行动,持续落实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通过举办展销展览、开展体育赛事、发放政府优惠券、组织文旅活动等多频次全方位引流刺激消费,不断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激活消费市场。上半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8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基本生活消费稳中有升,市井烟火气提升。夜幕降临湘西高新区方圆荟•宏大广场、乾州世纪广场美食夜市人流攒动、吉首市八月楼地摊生意引来众多网红打卡直播……上半年,叠加多个传统节假日和发放的“政银企+”政府消费券、商超实体开展的各项促销惠民活动及设置潮汐摊位等系列优化经营的举措,进一步引导刺激消费需求,居民生活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实体商场保持良好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百货店、便利店、超市零售额分别增长20.8%、9.6%、8%,实体体验感得到增强。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力。限额以上单位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3%,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2%,拉动限额以上增速1.8个百分点,基本消费动力得到增强。吃住服务型消费回温明显。上半年,全州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7.1%,分别较一季度快0.8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追求品质生活的需求得到增强。
(二)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国补惠民度提升。全州持续推进“以旧换新”政策落实落地,不断扩大宣传和优化国补兑现流程,积极引导开展“6.18促销”“家装家电焕新”等活动,居民换新需求明显加快。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5%,较一季度加快8.1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手机商品零售额增长69.2%,较一季度加快19.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较一季度加快9.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拉动限额以上单位增速0.9个百分点,有效发挥促消费作用。
(三)县市多点发力带动明显,区域聚集力提升。全州各县市区千方百计开展文旅结合引流促消费活动,通过举办古城非遗秀、茶王争霸赛、篮球茶超、村厨、村舟等活动不断打造旅游文化IP,亮点频现,氛围浓厚,吸引众多州内外游客体验参与,带动县域消费发展。上半年,从限额以上各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情况看,6个县市超过全州增速,其中龙山县、泸溪县、古丈县、永顺县、保靖县分别增长21%、16.9%、15.6%、12.8%、10%,实现2位数增长,上拉限额以上单位增速2.1个百分点;从重点县市来看,吉首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2%,较一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上拉限额以上单位增速4.2个百分点,很好发挥州府中心城区发展“稳定器”作用。
(四)消费动能持续转换优化,绿色智能率提升。持续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不断挖掘消费潜力,通过积极引导基本生活消费、落实“以旧换新”消费、大力促进文旅消费、开展“四上企业”入规等,新型消费模式、绿色智能商品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和喜爱,全州消费呈现新的图景。新消费动能不断提升。上半年,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看,全州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动力依次为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基本生活类、“以旧换新”类商品,形成多点支撑,在动力结构上“油”“车”呈现“双下降”,总量占比较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较一季度下降33.9个百分点。新型绿色智能健康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60.3%、45.1%,智能手机、体育娱乐、新能源汽车、高能效等级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9.2%、46.8%、36.8%、35.9%。新进入规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年度及上半年新进批零住餐企业60家,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6.1个百分点。
(五)大宗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居民消费力提升。全州“油”“车”大宗商品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促消费各项举措深入推进,受益于政府积极引导和商家积极促销,消费需求有效得到释放,“油”“车”商品保持稳定增长,发挥了拉动消费增长“压舱石”作用,展现了良好的居民消费愿望和消费能力。上半年,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3%,拉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3.4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拉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0.3个百分点。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消费成效仍有差距。全州消费形势整体稳步回升,逐步缩小了与外界差距,但相较国、省及省内周边市州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上半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8、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市州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低于相邻张家界市、怀化市1.9、2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上看,“以旧换新”方面,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低于全省53.7、28.2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商品方面,饮料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低于全省24.2、10.6个百分点;智能绿色消费方面,高能效等级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类零售额增速分别低于全省41.7、23.1个百分点。
(二)消费动能仍显单一。全州消费增长点较少,主要靠新开业新进“四上”企业(无上年同期基数影响,有明显拉动作用)及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基本生活类、“以旧换新”类等商品零售额增长来拉动,消费动能依然对“油”“车”依赖性较大,未形成多面强支撑。主要表现在:一是“四上”企业培育速度不快。上半年新进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四上”企业7家、退出“四上”企业12家,进退比例不平衡,入库数量不增反减。二是构建“大消费”格局意识不强。职能部门主动联合促消费的举措不多,抓消费、促消费氛围还不够浓厚,未形成联动协作的最大促消费合力。比如旅游成果未能反映很好的消费成效,上半年旅游人次及花费分别增长5.6%、5.3%,与文旅直接相关的限额以上单位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4%、0.4%,文旅对限上消费的支撑力度不够。三是餐饮消费作用发挥不突出。餐饮消费是整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数据来看,餐饮占国民食品消费支出37%、整体消费零售额12%。上半年,全州餐饮消费零售额占比2.7%,较一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总量占比位居第四,累计增长1.2%,拉动作用甚微。
(三)“限下”样本不够稳定。全州商贸统计限额以下抽样单位106家,是季度评估限额以下单位速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当前,各级各部门对限额以上单位关心关注度高,政策倾斜力度大,但对限额以下抽样单位聚焦不够,“限上”“限下”增速形成跷跷板效应。上半年,限额以下抽样单位零售额增长3%,较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慢3.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限额以下抽样单位零售额增速慢3.6个百分点,其中龙山县、永顺县、吉首市较一季度分别下降18.8、14.4、9.5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持续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强化消费引导。持续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围绕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化落实具体配套举措,积极抢抓“以旧换新”政策调整实施新机遇,推进扩大下半年“以旧换新”政策覆盖面,让更多居民享优惠得实惠。持续做好行业发展指导。各级主管部门加大消费行业领域调研指导,发挥协会、商会作用,做好纾困解难工作,针对当前消费中“稳、增、降”相关因素,积极调研指导“油”“车”重点消费保稳定,积极通过“国补”“政府消费券”扩大增量消费促发展,积极施策挖掘住宿和餐饮业等不景气行业消费新量提振预期。持续构建“大消费”格局。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有效破除部门壁垒,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形成“商品+旅游景点+文体娱乐+住宿餐饮”消费闭环。
(二)持续抓好消费动能培育,调优消费结构。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入规。进一步强化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入规主体责任,全面开展消费市场主体调研,特别是针对当前商贸“四上”单位数与人口、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等数据不匹配、以及“家具类、建材类”家装类单位缺失等问题,切实摸清弄实原因,搞明白“钱”都去哪里了,提出改进举措,进一步增强企业入规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抓好新经济新业态市场主体培育,强化创新引领消费理念,积极规划、培育、建设夜市商圈、休闲娱乐商圈、饮食购物商圈、文化商圈等,积极挖掘网红经济、平台经济、首发经济、IP经济等,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增强消费新动能。抓好消费结构优化,围绕住宿餐饮、酒品饮料、中西药等本地特色产品进行研究,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支撑力和稳定性。
(三)持续增强管统治统责任,夯实基层基础。深入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统计、管统计必须管统计数据、管统计数据必须管数据质量”要求,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管统治统主体责任,深化构建齐抓共管的统计格局,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数据质量。做好联企帮扶指导,持续推进落实州委州政府“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加强联企管理,做好企业走访、指导和帮助,推动落实统计工作要求。推进统计规范化建设,推动建立完善统计电子台账,及时、完整、规范收集整理原始凭证,指导规范指标填报,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加强限额以下抽样单位管理,落实限额以下单位联企帮扶覆盖,强化统计业务指导培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确保“限上”“限下”单位同步发展。